香港演藝節目多不勝數,精挑細選,每年我總幸運看到長見識佳作。一年告終,我筆記摘要留存。西班牙國家文化大使、由Antonio Najarro於2011年開始領導的BNE舞團第二次訪港,我於星期日下午從港島趕去沙田大會堂觀看,結果回報不錯,除了欣賞到該國文化特色之外,還理解到他們解決文化傳承這大問題的關鍵。西班牙舞蹈類型多,該團把國家文化精萃,濃縮成一場節目,同一群舞者,上半場演出傳統作品,而下半場則跳現代舞。我見到他們從傳統過渡到現代,順利得近乎理所當然,好像並不費勁。上半場節目名稱《薈廊》,乃六個短作品,來自不同編舞家,各選擇不同類型音樂。全場台上只有三枝木結他、一個敲擊樂手,一男一女兩位歌手,組合雖小,卻表達出西班牙多類音樂精萃,熱情奔放,頗容易辨認,外國人一聽便明。上半場傳統音樂,很易便引出美麗奪目舞蹈來,看得滿意。隨之在下半場演出現代作品,西班牙傳統結他只要加強敲擊部份,便有強勁節奏感,立即現代化起來,實在妙趣。各首樂曲情調不同,氣氛又相異,自然引發不同服裝、動作,編舞者順循音樂開展,便與衍生各類型舞蹈來,表現不同社會氣氛、生活情況、男女關係等等。我外人看表面,留意到西班牙舞者動作細節、手勢和服裝,都具西班牙傳統文化元素,而關鍵和有趣在,從傳統轉到現代,差異不大,既相連近似,亦見變化和分歧。編導只要避開重複,便不會沉悶。我感覺到西班牙音樂與舞蹈,從傳統過渡現代,可以來往自如穿梭,舉例說:男人展現鬥牛勇士式英姿,而女人舉手投足表演卡門式豪放,皆容易超越時空。他們民族性文化基因,讓同一批舞者、樂手、歌手,容易遊走於傳統與現代,轉變順暢自然。上半場跳傳統舞,熱情奔放,而下半場跳現代舞,光彩性感,更多了勁度,表達男女感情關係,淋漓盡至。幾場團體舞,男女舞者混身解數,排山倒海氣勢,令觀眾喝采。
轉過頭看看台灣國光京劇團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。台灣人口結構改變,外省人數目日減,國光京劇團面臨老觀眾離世壓力,不得不大刀闊斧改革求變,刪去鑼鼓,讓西式管弦樂團伴奏的京劇《快雪時晴》登場。經過摸索二、三十年,走過艱難和曲折路,創出新作,或許迎合新觀眾。感謝主辦單位魄力和眼光,把該劇帶來香港。有人堅決不肯入場看沒有鑼鼓的現代戲曲。任何劇團對如此執著老戲迷都沒有辦法。《快雪時晴》乃特約之作,由鍾耀光編寫歐洲式交響樂,情感、浪漫情調貫徹全劇,悅耳動聽。香港管弦樂團成員包括西洋樂手,今回會為京劇伴奏,屬文化佳話,也屬趣事。沒有鑼鼓,那麼京劇演員怎麼唱呢?想不到他們在台上都習慣,在西洋古典曲式音樂環境下,照樣演戲,沒有不舒服表現,而他們跟著樂師拍板,如常高歌大唱,全無改變。在形式上,《快雪時晴》應用古典式管弦樂團,表達音樂悅耳浪漫效果,成績不錯,此新路可以繼續走下去。至於該劇內容,編劇施如芳寫出多個層面:王羲之寫該該字條的情景,乃友情故事;該字條流傳開去,各書家和藝術愛好者各自讚賞,乃歷史趣味;隨著時代和局勢改變,該字條持有人不停易手,輾轉收藏在台灣故宮博物院,乃史料報導。此外,情節想不到還包含此時此刻現實,故事寫當年大陸一少年,在街上被抽去當兵,連家人都沒通知,便於1949年到台灣,之後生了女兒。今天女兒在考慮如何與對岸交往。施如芳從王羲之一張字條,回顧海峽兩岸離散流轉與沉澱,並把複雜劇情化為三小時的京劇,實在難得。我立時在場外買該劇本作支持。
2018年,我在澳門崗頂劇院看日內瓦室內歌劇院製作、羅西尼於1813年寫成的獨幕歌劇《布魯基諾先生》,又值得一記。此回歌劇演出,演員、日內瓦室內樂團、工作人員、服裝、佈景、道具等等,全來自歐洲,活脫脫全歐洲製作,更難得是演員卻穿時裝,舉手投足不依古老傳統,輕鬆自如歌唱唸白,在澳門崗頂劇院276個座位迷你場地,演出1813年歌劇。演員唱得舒服,歌喉好發揮得,加上男角俊俏、女角嬌豔,合2018年觀賞環境、氣氛,兼具歐洲況味,觀眾都投入進該歐洲古典歌劇裡。我大鄉里,第一次看到歐洲組合原班人馬來演出新銓繹的1813年歌劇,當然滿足,並且感恩。
#####
圖:演藝團體提供
[ #文化 #藝術 ]